尺神经损伤怎么锻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颈椎手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复制链接]

1#

绝大多数面临颈椎手术的病人,往往谈虎色变,如临大敌。

在咱们老百姓眼里,颈椎手术仿佛难免与瘫痪甚至死亡联系在一起。

出于对颈椎手术的极度恐惧,很多人明明颈椎病已经很严重,每天要忍受巨大的痛苦,但仍然不肯下决心手术,以至于延误了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脊柱外科医生只能扼腕叹息,说一句“你怎么才来……”。

目前常用的颈椎手术,主要分为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

通俗地讲,一种是从脖子前面做,一种是从脖子后面做。其中更常用的是颈椎前路手术。

两种手术方式具体选择哪一种,需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压迫组织的情况、手术医师的经验技巧具体选择。

在此,我仅说说颈椎前路手术的一般情况,特殊病例不予讨论。

一切顺利的情况下,简单的说颈椎前路手术住院过程就是“N、1、2、3”。代表的是术前检查天数,一般在1-3天左右;然后手术,术后第二天拔管,第三天出院。总的住院时间在1周左右。

手术一般采用颈部右侧的横切口,沿着颈部的皮肤纹理划开皮肤,术后采用美容缝合,伤口基本看不出来,所以爱美的人士不用担心。

手术过程简单概括就是“减压、重建、融合”。

“减压”就是清除神经和脊髓的致压物,通俗讲就是“把石头搬开”,在此过程中要磨除增生骨赘,摘除退变突出的颈椎间盘,这也就不可避免的破环了颈椎的稳定性;

“重建”就是利用钢板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融合”就是使用人工融合器(你可以理解为支撑垫),代替原来的颈椎间盘的高度,并使两节颈椎融合成一节。细心的病友在此会问,那脖子有一节不是就动不了了?这不用担心,颈椎一共有7节,且主要的活动范围集中在最上面两节,丧失下面颈椎1到2节的活动度,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在我们临床上术后随访的病人中,有的病人不得已做了4节颈椎融合手术(颈3-颈7),术后颈椎活动仍然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讲完手术过程,含蓄的病人会问“手术成功率有多少?”,耿直的病人直接会问“手术的风险有多大?”,其实问的都是“手术会不会造成瘫痪?”这一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生长久以来努力提高手术技巧、改进手术设备去避免的严重并发症。

现在的手术技术和设备已经大大改进,最突出的两项就是脊髓监测和手术显微镜的应用。

脊髓监测会在手术中以毫秒为单位接收神经电信号,时时监测脊髓情况,这就好像给医生的手术刀装上了报警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操作中的偏差,让医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在监测下完成。

而手术显微镜可以使手术视野放大4-10倍,好比原来是穿绣花针孔,现在变成穿毛衣针孔。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不得不说,即便如此,仍然不会有医生能保证手术可以百分之百成功,不仅是颈椎手术,任何手术都是这样。只要是手术就会有风险;医生给出手术的意见,一定是在权衡利弊后,确保病人受益最大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

术后病人清醒后,医生会让病人握握手、伸伸胳膊,动动脚,如果运动功能与术前基本一致,那么手术就是成功了。

病人在回到病房后要自己注意四肢的感觉,有没有麻木突然出现并一步步加重的情况,如果不幸出现要及时呼叫值班医生。

而家属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和意识情况,及时协助医生发现可能出现的术后血肿。

从手术结束到术后3个月,病人需要佩戴颈托,并根据复查的情况,由主刀医生决定何时摘掉颈托。

此外,很多人会纠结放在颈椎上的金属钢板怎么办,以后取不取?不取的话会不会影响以后做核磁?

这点其实不用担心,现在用的重建钢板都是钛合金材质,和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好,且不影响做核磁,所以手术后不用再取出。

最后,有小部分人在术后短期内,吞咽的时候有异物感,但在3个月左右基本可以适应,不会成为生活的负担,不要过于担心。

相信通过上面全流程的介绍,你应该可以消除部分疑虑,在面临颈椎手术时,更加安心。

颈椎手术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严重颈椎病患者的最后选择,要知道,神经细胞只有一次生命,一旦损伤死亡就不可再生,功能丧失也难以恢复。

讳疾忌医,尤不可取;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