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神经损伤怎么锻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雨后气温陡降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注意四大误 [复制链接]

1#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北京气温陡降,又到了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医院门急诊来了一波老年患者,要求输液“通血管”。那么,预防脑血管病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1输液就能预防脑梗?

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宋晓薇说,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的指南,还是临床实践过程中,都没有提到输液预防脑梗的证据。某些中成药对改善脑供血有一定作用,如果患者有头晕、偏身麻木症状,输液对改善供血有一定帮助,头晕症状会随之减轻,但对预防脑卒中起不到有效作用。

此外,输液还会增加感染和输液反应等的概率。因此,如果没有症状,不建议把秋季的输液作为常规预防手段,脑血管病预防还是要以规范用药为首要措施。

误区2嘴歪就是脑卒中?

很多患者在洗漱时突然发现自己一侧嘴歪了,或者嘴角漏水,眼睛闭不上,非常恐惧,担心自己不幸患了脑卒中。宋晓薇说,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与脑卒中没有关系,而是患了面神经炎。面神经炎在发病前有风吹、着凉或病毒感染前驱史。

面神经炎所致的是周围性面瘫,除口角歪斜、一侧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外,还有同侧闭目不全以及同侧额纹变浅,而脑卒中所致面瘫则大多是中枢性面瘫,只有口角歪斜,一侧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的症状。

误区3脑梗出院后无需吃药?

很多卒中患者,尤其是症状比较轻的患者急性期出院后不再口服脑血管病预防药物,觉得“我已经好了,还需要再长期吃药么?是药三分毒,长期吃药会不会对我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对此,宋晓薇说,脑梗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发烧,出院后坚持服用药物属于二级预防,也就是预防再次发生脑梗。

误区4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高血脂的危害,但有些人认为血脂降得越低越好。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宋晓薇说,血脂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甘油三酯主要参与人体能量代谢,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合成某些维生素、激素和胆酸的重要原料,所以在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基础上,可以考虑把血脂水平降得低一些。

对一些高危人群,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等人群,未来再发心血管病的风险特别大,应该严格控制血脂,对于这些人群,应该使用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尽可能降低,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吃大豆能否软化血管?

大家都说豆类能够软化血管,还能调节内分泌,那么多吃大豆真能软化血管吗?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告诉大家,其实仅靠大豆来“软化血管”基本是不可能的。对于健康人群,还是需要坚持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相结合的健康饮食习惯。

专家介绍,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可以分解过高的血脂和过高的胆固醇,清扫血管,使血管循环顺畅,被公认为“血管清道夫”。“磷脂、大豆异黄酮在大豆中确实都有,但是含量并不高,靠日常补充获得,是非常有难度的。”就拿磷脂来说,国家推荐的功效剂量为mg,保健剂量为mg,靠大豆的补充基本不可能。此外,鸡蛋黄中也含有磷脂,但是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不适宜过多食用。“日常还是需要动植物蛋白结合的方式”,专家建议。

“如果想要达到软化血管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补充膳食补充剂的方式。”专家提醒,市面上的大豆卵磷脂多为胶囊制剂,内容物主要为固态磷脂和食用油的混合物,但是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其内含磷脂含量和胶囊总内容物重量是不同的。如果能直接服用固态磷脂,可以避免油脂摄入过多带来的损害,效果更佳。

专家还提醒,不同人在不同阶段需要的营养需求不同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膳食补充剂,“健康的人群,只要坚持正常的饮食即可;亚健康的人群在正常饮食之余,还需膳食补充剂的辅助;而疾病人群,则需要药物与膳食补充剂、正常饮食‘三结合’。”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贾晓宏孙乐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