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在上肢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前臂与上下尺、桡关节一起具有旋前、旋后功能,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尺骨体与桡骨体共同组成了前臂,而两骨又借肋骨间膜相连。尺、桡骨在近端通过肘关节囊和环状韧带联系在一起,远端通过腕关节囊、掌背韧带以及纤维软关节盘相联系。在前臂的中段,尺骨体与桡骨体粗细大致相同。在肘关节,尺骨比较重要,是稳定肘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绕关节则桡骨比较重要,桡骨是腕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图1)。
图1尺骨和桡骨
(一)尺骨体
尺骨体的上3/4呈三棱柱形,下1/4为圆柱形。可分为三面(掌侧面、背侧面、内侧面)及三缘(掌侧缘、背侧缘、外侧缘)。掌侧面上部宽大且凹陷,为指深屈肌的附着部;下部狭窄而凸隆,有旋前方肌附着;中部稍偏上有1~3个滋养孔。背侧面向后外方,其上部被一条自桡骨切迹后端斜向背侧缘的斜线分成上、下两部,上部较小,为肘肌的附着部;下部较大,有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及食指固有伸肌附着。内侧面无肌肉附着。外侧缘或骨间嵴介于掌、背侧面之间上部显著,向上移行为旋后肌嵴,下部渐不明显,此缘为骨间膜的附着部。掌侧缘纯圆,介于掌侧面和内侧面之间,上起自尺骨粗隆内上侧向下止于尺骨茎突的前面,有指深屈肌及旋前方肌附着。背侧缘钝圆,介于内侧面与背侧面之间,上起鹰嘴尖端的后面,斜向外下方,终于尺骨茎突。此缘上部明显,为尺侧腕伸肌及指深屈肌附着部;下部不明显。尺骨全长除上段外均较直,其髓腔也直,适用于髓内钉固定。尺骨体皮质前侧较薄,远侧较厚,骨髓腔呈圆形。尺骨体有约为6.4°的弧度突向背侧。尺骨体的滋养动脉38%起自骨间掌侧动脉,25%起自尺动脉起自尺侧返动脉,其余起自骨间总动脉或骨间背侧动脉。
(二)桡骨体
桡骨体呈三棱柱形,上端窄小,下端粗大亦可分为三面(掌侧面、背侧面、外侧面)及三缘(内侧缘、掌侧缘、背侧缘)。掌侧面上部凹陷而狭窄,为拇长屈肌附着部;下部宽大平坦有旋前方肌附着,在其上中1/3交界处有滋养孔。背侧面上部圆隆光滑,中部凹陷,为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的附着处,下部圆突而宽大。外侧面凸隆,其上部有旋后肌附着,中部有一卵圆形粗面,为旋前圆肌附着处;下部光滑。内侧缘或骨间嵴介于掌、背侧面之间,上起自桡骨粗隆后缘,向下分为二支,移行为尺骨切迹的前、后缘。骨间嵴上部钝圆,下部锐薄而显著,为骨间膜的附着部。掌侧缘位于外侧面与掌侧面之间自桡骨粗隆前外侧部的下方,斜向外下,达桡骨茎突的前缘。其上部和下部分别为指浅屈肌桡侧头及拇长屈肌的附着部。背侧缘介于外侧面与背侧面之间,自桡骨粗隆的后面斜向外下,中部较为明显。
桡骨为多弧度,两端均能旋转的长骨。桡骨既有约为6.4°的突向背侧的弧度,又有约为°突向桡侧的弧度,其骨髓腔呈倒置漏斗状。近侧2/3段为漏斗柄,中1/3被弧度形成两个平面,非常狭窄,髓内钉插入困难。中1/3借弧度与尺骨保持一定骨间隙,其任何改变都会使前臂的旋转运动受到定限制。桡骨滋养动脉主要起自骨间掌侧动脉,占其余起自骨间总动脉、尺动脉、桡动脉或正中动脉。
(三)骨间膜及尺桡骨关系
在尺骨体、桡骨体之间有一坚韧的骨间膜其纤维斜行向下内侧。劳动时,重力的传达是经骨间膜来完成的。骨间膜在前臂中段较厚,上下两端则较薄。桡骨的内侧缘与尺骨的外侧缘中部都很粗糙,此为骨间膜附着的缘故。在骨间膜的上缘有一斜索,呈扁带状,起自尺骨粗隆的外侧缘,向下外止于桡骨粗隆的稍下方。骨间膜的下部覆以旋前方肌筋膜的后层。
尺骨体、桡骨体借骨间膜相连。前臂极度旋后时,两骨体之间形成一个椭圆形的间隙,骨间膜紧张而斜索松弛;前臂极度旋前时,两骨干交叉,在此位置,骨间膜最为松弛而斜索紧张;在前臂处于中立位,即在半旋前或半旋后时,两骨距离最远,约为1.5~2.0cm,两骨干的骨间嵴相互对峙。但此时骨周围的肌肉松弛,因此在一般前臂下端骨折时,往往固定于中立位置。
骨间膜紧张于两骨之间,而桡骨围绕尺骨旋转。跌倒时,间接暴力从手部经桡骨再经骨间膜而达尺骨。如果暴力不能经骨间膜扩散,而集中于一点时,则引起双骨骨折;同样,牵引力的传递也是从桡骨通过骨间膜斜行纤维而至尺骨。骨间膜骨化、排列不良或过多植骨将使旋前和旋后运动受限。
治疗前臂双骨折时要考虑桡、尺骨的弧度及长度,骨间膜的张力必须恢复,骨折断端对位必须良好。采用小夹板固定前臂骨折就是利用骨间膜的特点,固定于中立位,并用分骨垫紧压骨间膜部,使骨间膜处于最紧张位置并保持最宽距离,这样可使骨折断端保持稳定。桡、尺骨干骨折后,不同程度的成角、旋转畸形,改变了前臂骨间膜的张力及近、远侧桡尺关节的解剖关系造成旋转障碍,成角愈大。障碍愈大,其原因是成角畸形后,桡尺骨干在旋转过程中相接触,形成骨性阻挡或引起骨间膜紧张而妨碍旋转活动。
成角超过10,旋转畸形超过30°,将引起前臂功能的严重受限。
(四)前臂的肌肉
前臂肌肉共20块,分为前、后两群,大多数是长肌,肌腹位于近侧,细长的腱位于远侧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前臂肌肉的前群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及髁上嵴,主要为屈腕、屈指及使前臂旋前的肌肉,共9块。后群肌大都起自肱骨外上髁,主要为伸腕、伸指及使前臂旋后的肌肉,共11块。
1.前臂前侧肌肉前臂前侧肌肉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面,可分为四层,第一、二层属于浅层,第三、四层属于深层。
(1)第一层肌肉位于最浅层,自外向内,分别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
1)肱桡肌(C5~7):是长而扁的梭状肌,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和外侧肌间隔,下行于肱三头肌与肱肌之间和前臂前面桡侧,在前臂中部移行为扁腱,止于桡骨茎突的基部。
肱桡肌的主要作用是屈肘,并能协助已旋前或旋后的前臂回到中立位,即前臂旋前时能旋后,而在前臂旋后时又能旋前,起着“桡骨调节器”的作用。
2)旋前圆肌(C6~7):为圆锥形长肌,位于前臂前面的上部。起始处有两个头:一是肱骨头,大而浅,附着于肱骨内上髁屈肌总腱及臂内侧肌间隔,肱骨头以肌性为主,有时可含明显腱束;另一是尺骨头,小而深,起自尺骨冠突的内侧缘,此头以腱性为主,但尺骨头有时缺如。旋前圆肌肌束斜向外下,止于桡骨中1/3段的掌侧面、背侧面和外侧面,即桡骨弓状外缘最凸出点。
旋前圆肌的作用为屈时,使前臂旋前。因其止点与桡侧腕长、短伸肌紧相贴连,故在桡神经损伤引起该二肌瘫痪时,可将旋前圆肌转移与其缝合,以恢复伸腕力量。由于旋前圆肌缺少肌腱,转移时必须连同其附于桡骨骨膜的一部分否则不易缝合。
3)桡侧腕屈肌(C6~7):位于前臂前面中部,在旋前圆肌及肱桡肌的内侧,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前臂筋膜,肌纤维斜向外下,移行为细长的腱,穿过腕横韧带深面,止于第2、3掌骨基底的掌侧面。其作用为屈腕,并使手外展。
4)掌长肌(C7~T1):位于前臂前面的中线上。起于屈肌总腱,向下移行为长腱,越过腕横韧带的浅面和掌腱膜相连。掌长肌可屈腕,使掌腱膜紧张,并稍有使前臂旋前的作用。
5)尺侧腕屈肌(C7~T1):位于前臂尺侧为扁平的半羽状肌。起点有两头,一为肱骨头起自屈肌总腱,另一为尺骨头,起于尺骨鹰嘴及尺骨背侧缘上2/3,肌束向下移行为短腱,经腕横韧带的深面下行止于豌豆骨。此肌肉可屈腕并使手向尺侧屈。
(2)第二层肌肉指浅屈肌(C7~T1):位于前臂前面第一层肌肉的深面。起点宽大,有两个头,一为肱尺头,起于屈肌总腱、尺侧副韧带前束和尺骨冠突的内侧缘;另一为桡骨头,起于桡骨掌侧面的上半。指浅屈肌附着于肱、尺、桡骨的起点广泛,对于进入前臂的尺动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是一良好保护。肌腹向下分为四腱,排成浅深两层,浅层至中指及环指,深层至食指及小指,分别止于各指的第2节指骨底掌侧面的两缘。主要作用为屈近侧指间关节,也能屈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肘关节。
第一、二层肌肉多位于前臂掌面内侧。除肱桡肌受桡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由尺神经支配外,全由正中神经的分支支配。
(3)第三层肌肉位于指浅屈肌的深面,包括拇长屈肌及指深屈肌。
1)拇长屈肌(C6~8):位于前臂前面的桡侧,在肱桡肌和指浅屈肌的深面,指深屈肌的外侧,紧贴桡骨前面起于桡骨前面上2/3及前臂骨间膜,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其作用是屈拇指各关节并协助屈腕。
2)指深屈肌(C8~T1):位于前臂前面尺侧,指浅屈肌的深面。起于尺骨前面及内侧面上及前臂骨间膜,肌腹较大,星菱形,向下分为四腿,分别止于第2~5指末节指骨底的掌侧面。主要作用为屈第2~5远侧指间关节,也能协助屈近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
第二、三层肌肉,除指深屈肌至第4~5指的内侧半为尺神经支配外,均由正中神经的骨间掌侧神经支配。
(4)第四层肌肉旋前方肌(C6~8):位于前臂前面远侧1/4,紧贴尺、桡骨的前面,为一方形小肌,起于尺骨下1/4的前缘,止于桡骨下掌侧面及前缘,形成一光滑平面,与腕管的背侧壁相续。旋前方肌的旋前作用较弱。
2.前臂后侧肌肉前臂后侧肌肉位于前臂后侧及外侧,共11块,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肌6块,深层肌5块。
(1)浅层前臂后面浅层肌自外向内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及位于时关节后面的肘肌。
1)桡侧腕长伸肌(C5~7):位于前臂烧侧面,肌腹呈长纺锤形,起于肱骨外侧髁上嵴下和臂外侧肌间隔。向下移行为长腱,经腕背韧带深面,止于第2掌骨底的背面。其作用主要为伸腕,并协助屈肘,使手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C6~8):位于桡侧腕长伸肌的深面,为棱形肌,肌腹较前者为短,起自伸肌总腱,肌束向下移行为长而扁的肌腱,下行于桡侧腕长伸肌的背内侧,经腕横韧带深面,止于第3掌骨底的背面。其作用为伸腕,协助手外展。
3)指总伸肌(C6~8):位于桡侧腕伸肌的内侧,起于肱骨外上髁的伸肌总腱及前臂背面深筋膜,肌纤维向下移行为4条并排的长腱,经腕背韧带的深面下行,连于第2~5指的指背腱膜分别止于第2~5指的第2、3节指骨底的背面。其作用为伸指及伸腕。
4)小指固有伸肌(C6~8):位于指总伸肌的内侧,肌腹细长,起于伸肌总腱,向下成为一细长腱,下行于指总伸肌至小指的肌腱内侧,连于小指的指背腱膜,止于小指第2、3节指骨底的背面。其作用为伸小指,主要作用在掌指关节。
5)尺侧腕伸肌(C6~8):位于前臂背面的最内侧皮下,呈长棱形,起于肱骨外上髁的伸肌总腱和尺骨背侧缘,向下移行为长腱,经腕背韧带的深面,止于第5掌骨底的背面,尺骨背侧缘正好介于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
6)肘肌(C5~6):位于肘关节的后外侧,为三角形小肌,起于肱骨外上髁和桡侧副韧带,肌束向内下方,止于尺骨上端的背面。作用能伸肘及牵引肘关节囊。
(2)深层前臂后面深层肌肉共5块,贴附在尺桡骨的背面,自上外向内下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食指固有伸肌。
1)旋后肌(C5~8):位于前臂背面的上方短而扁,被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伸肌、指总伸肌等覆盖。起于肱骨外上髁、桡侧副韧带、环状韧带和尺骨的旋后肌嵴,肌束紧贴桡骨的后面、外面和前面,向前下止于桡骨上的前面、旋前圆肌的止点稍高平面。骨间背侧神经穿过该肌达于前臂后面,其作用为使前臂旋后。
2)拇长展肌(C6~8):位于前臂背面中部、尺侧腕伸肌和指总伸肌的深面和拇短伸肌的上方。起于尺骨和桡骨后面的中1/3及介于其间的骨间膜、肌束斜向下外移行于长腱,经指总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之间穿出,越桡侧腕长、短伸肌的浅面,再经腕背韧带的深面,止于第一掌骨底的外侧。此肌可使拇指和全手外展,并使前臂旋后。
3)拇短伸肌(C6~8):位于拇长展肌的外侧,较小,在拇长展肌起点的下方,起自桡骨背面和邻近骨间膜,肌纤维向外下移行为长腱,止于拇指第1节指骨底的背侧。此肌可伸拇指第节指骨,并使拇指外展。
4)拇长伸肌(C7~8):位于前臂背面的中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的深面,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的内侧。起于尺骨中1/3及邻近骨间膜,肌束向下移行为长腱,越过桡侧腕长、短伸肌,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底的背面,其作用为使拇指内收,伸指关节。
5)食指固有伸肌(C7~8):位于前臂背面下部,在指总伸肌深面,拇长伸肌的内侧,在拇长伸肌起点的下方。起自尺骨背面的下部及邻近骨间膜,肌束向下移行为长腱,经腕背韧带深面在食指第1节指骨的背面与指总伸肌至食指腱的指背腱膜相结合,作用为伸食指。
后群肌中,除桡侧腕长伸肌直接受桡神经支配外,其余均受桡神经发出的骨间背侧神经支配。当桡神经本干或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时,前臂背侧肌肉功能障碍,表现为“垂腕症”。
(五)前臂的深筋膜
前臂深筋膜与上臂及手的深筋膜相连,在背面较坚厚,在前臂靠上内侧,并有肱二头肌腱膜加入,使之加强。在下部,深筋膜的加厚部分别在掌、背侧构成腕横韧带及腕背韧带。前臂的深筋膜很牢固地连于桡、尺骨,因此分别位于前臂前面的屈肌群与旋前肌群以及位于前臂背面的伸肌群与旋后肌群。在前臂上1/3处,起自肱骨内上课的肌肉与前臂深筋膜紧密相连。
(六)前臂浅静脉
前臂的浅静脉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和前臂正中静脉及其属支。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部,向上绕过前臂桡侧缘至前臂掌侧面,沿途接受前臂前、后两面的属支,在肘窝下方分出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本干再向上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副头静脉起自前臂背侧的一个属支或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向上至肘窝下注入头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沿前臂背面尺侧上行,至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受肘正中静脉,本干再向上行于肱二头肌内侧。前臂正中静脉是不恒定的细支,起于手掌静脉丛,沿前臂前面上行于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之间,注入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前臂正中静脉在肘窝以下呈叉状,分为两支,分别注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与头静脉相连的一支称为头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连的一支称为贵要正中静脉。此时,肘部浅静脉分布呈“M”状。
(七)桡动脉和尺动脉
肱动脉行经肘窝时,其内侧为正中神经,外侧为肱二头肌腱。至桡骨颈稍下方,肱动脉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各与其同名静脉伴行。桡动脉桡动脉在前臂上1/3先行于旋前圆肌与肱肌之间,向下则位于外为肱桡肌腱及内为桡侧腕屈肌的桡侧沟内,桡动脉在前臂上处紧贴于桡神经的内侧,至前臂下1/3则与动脉分开。桡动脉在前臂下部浅露于皮下,至腕上2~3指处即转到前臂背面。桡动脉除发出肌支外,也发出桡侧返动脉。桡动脉上段位置较深,其余部分接近表面,易于显露。桡动脉在前臂远侧1/4可分为等粗的两支,桡动脉的全长可有变异。桡动脉在前臂中1/3段分为不同类型分支
①皮支:上部由肱桡肌内侧缘穿深筋膜浅出而至皮,下部则穿深筋膜至皮;各皮支在皮下吻合成网;②肌支和肌皮支;③腱支及腱皮支。
桡动脉还发出至桡骨的骨膜支和肌骨膜支桡骨亦从骨间前、后动脉接受骨膜支。这些血管从前、外、后三面分布于骨膜,呈网状吻合,血供丰富。尺动脉尺动脉较粗大,比桡动脉约粗尺动脉对手的血液供应比桡动脉更为重要。在前臂上1/3,尺动脉位置较深,在旋前圆肌尺骨头的深面,向下行于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所形成的尺侧沟内。尺血管神经束恰在指深屈肌的表面,筋膜深层的深面,而在筋膜深层的表面有尺侧腕屈肌。近腕部时,尺动脉行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的间隔内,较接近表面。在前臂上部,尺动脉与尺神经相距甚远,向下则互相接近,尺动脉自肘窝斜向内下方达前臂尺侧,构成凸向内侧的弓,而神经则从肘后内侧沟移行于前臂前面的尺侧,尺神经在尺动脉的内侧。尺动脉除发出肌支外,尚发生尺侧返动脉的掌、背侧支及骨间总动脉,后者发出正中动脉,伴正中神经下行,比分支一般甚小,但有时可较大,向下达手部。手术中如需结扎尺动脉时,可在前臂上中1/3交界处或在腕部施行。尺动脉结扎后,对肢体血液供应不会产生影响。
桡、尺浅动脉有时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行程一致,行静脉穿刺时,注意勿损伤动脉。正中动脉正中动脉在前臂分为两种
①低位正中浅动脉,极罕见。②直径较大的正中动脉,参与掌浅弓的构成。断臂或断腕,缝合桡、尺动脉有困难时,如正中动脉较粗,缝接后仍有可能维持手的大部分血液供应。
(八)桡静脉、尺静脉和正中静脉桡静脉
桡静脉有二支,起于手背深静脉网,与桡动脉伴行,上至肘窝,与尺静脉汇成臂静脉。尺静脉尺静脉较桡静脉粗大,也为二支,与尺动脉伴行,接受来自掌深静脉弓的属支,在肘窝接受骨间掌侧静脉与骨间背侧静脉并以交通支与肘正中静脉相通。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较贵要,头静脉细,接受手掌部静脉网的属支,行于前臂掌侧的中内1/3交界线处,于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九)前臂神经
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与尺动脉之间仅隔的旋前圆肌尺骨头。
正中神经沿前臂中线下行,穿过指浅屈肌肱、尺头与桡骨头之间的腱弓深面,行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正中神经穿入旋前圆肌的毗邻关系:前为肱骨头;后为尺骨头及尺动脉;内为指浅屈肌;外为桡骨粗隆及桡动、静脉,由于肱动脉分叉高低不同,而旋前圆肌的尺骨头及联合腱板亦可缺如,因此这种毗邻关系并非恒定。旋前圆肌近侧部如有筋膜或腱性狭窄,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可有前臂疼痛、不适、手无力及拇、食指麻木等症状,旋前圆肌近侧有压痛,对抗前臂旋前、屈肘或指浅屈肌收缩时,均可使压痛加重。近腕部的正中神经,位于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之间,或在掌长肌腱的深面,下行经腕横韧带深面至手。正中神经由33%的运动纤维和的感觉纤维组成。
正中神经本干发出的肌支,分布于除尺侧腕屈肌以外所有前臂前侧浅屈肌,并在穿过旋前圆肌后发出骨间掌侧神经、沿前臂骨间膜下行,至旋前方肌的深面,其分支分布于除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前面深屈肌。骨间掌侧神经是正中神经的最大分支,支配指深屈桡侧半、拇长屈肌及旋前方肌。如骨间掌侧神经损伤时,则表现为拇指及食指肌力减弱,但感觉无障碍,即骨间掌侧神经综合征。
正中神经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位于前臂前面正中尺、桡骨之间稍偏前处。进行正中神经前臂阻滞时,注射针即在此处向桡、尺骨之间进入,当针尖触及神经时,患者食指的掌侧出现特殊麻木感,即可注药。尺神经尺神经穿过臂内侧肌间隔达肘部,行于鹰嘴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内,易在皮下触及,此处尺神经紧贴骨膜,为臂深筋膜和肱三头肌腱的扩张部所覆盖,后者在内侧与前臂深筋膜相融合。尺神经向下与尺侧副韧带相邻近,然后行于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之间,于前臂下半部行于尺侧腕屈肌的桡侧,位于前臂筋膜的深面向下经腕横韧带的浅面至手。如自肱骨内上课至豌豆骨外侧连一线,即代表尺神经的表面投影。
尺神经在前臂支配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的尺侧半。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在前臂前面可有吻合。中国人吻合率约在30%,两侧多不对称。吻合部位在指浅屈肌尺侧头与指深屈肌近侧端之间,或在指深屈肌之内。吻合支结合的形态多为袢型也有直线型、“V”字型或“”字型的。这说明前臂前面各肌肉有双重神经支配,对神经损伤后的代偿有重要意义。桡神经桡神经从上臂后方穿过外侧肌
间隔而进入桡管(桡神经穿臂外侧肌间隔后直到其分支骨间背侧神经进入旋后肌的一段径路称为桡管),其外侧为肱桡肌及桡侧胞长、短伸肌内侧为肽二头肌及肱肌,前面为上臂深筋膜、前臂外侧皮神经、肘外侧静脉及肘正中静脉,深面为肱骨下1/3前外侧面、肱骨头、肱桡关节、桡骨头及桡骨颈,桡神经即被束缚在肱桡关节囊处。约在肱桡关节上下3.0cm之间的范围内桡神经分为浅支和深支。桡神经浅支自本干发出后,位于肱桡肌的深面。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上部初行于桡动脉的外侧,二者有相当距离,但在前臂中部两者逐渐接近。桡神经浅支自浅出部位至桡骨茎突一段与头静脉紧密伴行,其静脉血即回流入头静脉。在浅出处,桡神经浅支多位于头静脉的外侧,至桡骨茎突附近,桡神经浅支经头静脉的深面与其交叉,而行于静脉的内侧。桡神经浅支自肱桡肌的尺侧穿深筋膜的浅出部位均在前臂的中1/3,分布于手背桡侧和桡侧三个半指背侧的皮肤。
桡神经的深支也称骨间背侧神经,发出后不
久就穿入旋后肌,自其下部穿出,当其进入旋后肌内,即发出2~3支支配旋后肌。骨间背侧神经自旋后肌下部穿出后很快发出许多肌支,支配前臂背面浅层肌肉,由上向下依次为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及尺侧腕伸肌。在,上述分支后骨间背侧神经行于拇长展肌表面,继而发支至前臂背面深层的肌肉,自上而下分别支配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及食指固有伸肌。骨间背侧神经初行于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的表面,以后潜入拇长伸肌的深面,紧贴骨间膜,最后发支下行到桡腕关节。前臂背侧的肌肉除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及肘肌直接由桡神经支配外,其余均由骨间背侧神经支配,如骨间背侧神经受到损伤,因肱桡肌及桡侧腕长伸肌功能完好,尚可有部分伸腕功能。
桡神经易在使用腑拐、麻醉时过度牵扯及肱骨干骨折时发生损伤。骨间背侧神经则多因肱桡关节前侧关节囊增厚、肘关节过伸、桡骨颈骨折、孟氏骨折(包括陈旧性)或在手术显露过程中受到损伤。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行经桡骨的外缘。进行桡神经浅支前臂阻滞时,注射针可在桡骨外侧中下1/3交界处向桡骨反复穿刺,当针尖触及桡神经浅支时,患者拇指背侧立即出现特殊的麻木感,这时可注药。
戳这里,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专家讲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